调查报告的作文

时间:2025-05-29 00:33:31
精选调查报告的作文集锦7篇

精选调查报告的作文集锦7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作文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调查报告的作文7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调查报告的作文 篇1

一、问题的提出

反思是促进学生学习与发展的有效途径与方法。学生作文反思是指学生对自己写作过程的一个明显段落点或对一篇文章进行审慎的回顾、分析与检查。

要指导学生写作成功,不能只教作文之道,还要引导学生“反观自我”,对自己的作文实践进行有效的反思。人的学习是双向过程,一方面是对所学材料的识别、加工和理解的认识过程,另一方面又是对认知过程的自我观察、自我评价和自我调节的“反思”过程。要使学习有成效,不仅需要认识,更需要反思。长期以来,教师指导学生学习更注重认知过程,而忽视学生的反思过程,使学习变为被动,知识的获取变得抽象化、呆板化。作文教学也如此,作文教学弊端之一,是教师基本上把眼光集中在如何教学生写好作文,很少关注学生是如何学会写好作文的。作文教学更多关注教给学生写作方法,很少思考学生是如何使用这些方法,不注重学生作文反思导致作文指导低效。

作文指导的最高境界是让学生进行策略性写作:能根据作文题目要求、外在条件、自身水平,恰当地选择运用写作材料与方法,有效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学生要真正学会写作,不仅是要把握写好一篇文章有哪些方法,更重要的是要把握这些方法“有什么用”和“怎样用”,就是说怎样将学到的方法变为自如使用的技能。作文反思,是学生将自己的写作过程当做意识对象,对其写作的心理过程进行回忆、思考、评价,能减少写作的盲目性、抽象性。

我市近几年中考作文的情况来看,一些初中生对作文所持的消极态度和低下的写作能力,让我们不得不承认,初中作文教学的结果有许多令人遗憾之处。大多数语文教师都在作文教学及批改上投入最大的工作量,而学生也为各种练笔绞尽脑汁。可是为什么努力的结果是事倍功半甚至每况愈下呢?造成作文低效高耗的状况,原因是复杂多样的,我们认为作文教学缺乏对学生作文反思能力的培养,学生缺少反思意识、反思习惯和反思能力是要害因素。

二、调查的结论与分析

为了准确把握我市初中生作文反思能力培养状况,促进作文教学有效提升。福建省“十一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初中学生作文反思能力培养研究》课题组进行了“初中生作文反思能力培养”问卷调查与访谈,调查分学生和教师两种类型。问卷主要针对学生作文水平和写作状态、学生作文反思意识、学生作文反思手段与方法、学生作文反思习惯、教师对学生作文反思能力指导情况等5个方面的内容进行设置。本次调查对象是我市6所初中学校语文教师与学生,城关初中2所,农村初中4所。抽取七年学生300名、教师20名,抽取八年级学生300名、教师20名,抽取九年级学生200名、教师20名。发放学生问卷800份,收回问卷791份,有效问卷780份。发放教师问卷60份,收回问卷56份,有效问卷55份,以上问卷,被调查者具有一定代表性。同时,我们围绕问卷内容又开了3场学生座谈会、2场教师座谈会,以确保对调查内容的深度把握。我们将调查与访谈结果进行分析,提炼出以下调查结果。

(一)学生作文水平总体偏低,缺少良好的写作感受

我市初中生作文水平总体偏低,尤其是农村初中学生。学生在回答 “你的作文成绩一般是什么水平”,0.6%的学生选择“优秀”,20.6%的学生选择“良好”,42%的学生选择“一般”,36.8%的学生选择“较差”。从教师问卷来看,大部分教师对学生作文的总体水平是不太满意的,10%认为学生作文水平“良好”,23%认为“一般”,67%认为“较差”。虽然教师与学生的回答有出入,但从双方数据来看,学生作文总体水平偏低是事实。

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积极体验比较少,尤其是作文水平低下者。从学生是否喜欢写作来看,5%的学生“非常喜欢”,37%的学生还“可以”,45%的学生“不喜欢”,13%的学生“害怕作文”;学生对作文课的感受,24%的学生认为“轻松愉快,使人充满信心”,12%的学生认为“乐趣少”、40%的学生认为“单调,没乐趣”、24%的学生认为“紧张单调,难于忍受”;从学生写作动力看,17%的学生认为写作是“记录生活,表达情感”,83%的学生是为了“完成作业”,任务驱动的写作动机使学生作文常成为应景之作,写作难有快乐体验。

(二)学生对作文的自我分析水平较低,作文反思意识淡薄

由于长期作文教学的忽略,学生对作文的自我分析水平低。从学生“对自己写作的能力与兴趣了解程度”看,40%学生选择“了解”,10%的学生选择“较了解”,30%的学生“不太了解”,20%的学生是“不了解”;“对你能比较准确判断出自己作文的好坏吗”,22%的学生回答“能”,40%回答“有时能”,38%的学生回答“不能”;学生对“你作文中出现问题一般是由谁发现?”,20%的学生回答是“自己”发现,80%是由“老师”、“同学”或“家长”发现;学生对自己作文常犯的错误不熟悉,问卷中68%的学生回答“不知道自己常犯的错误”。由此看出,学生对自己的作文能力、作文优劣、作文问题的分析判断水平不高。

学生在写作活动开始前、过程中和活动结束后,缺乏主动对自己的作文实际状况进行分析思考的心理需求。从写作前看,“写作时,面对作文题目的第一感觉”,10%的学生能“稍作思考,然后下笔”,58%的学生“脑中空空,无从下笔”,32%的学生是“按照教师要求作文”;从写作过程看,学生“对自己在写作中常犯的错误,能否采取措施预防”,5%的学生回答“能”,35%的学生回答“偶尔能”,60%的学生回答“不能”;写作后,10%的学生“能对自己写作过程进行反思并总结经验”, 20%的学生“偶尔能”,而70%的学生“不能”做到。从以上写作流程问卷分析,学生作文反思意识比较淡薄,作文水平差的学生和农村学生尤其突出。

(三)学生没有养成作文反思习惯,作文反思方法缺乏

由于教师对学生作文反思能力培养的意识淡薄,学生作文时一般缺少反思习惯。作文本下发后,61%的人通常“只看成绩”,28%的人“会认真看教师的评语”,9%的人“会根据教师的批改,认真思考评语”,2%的人“会对作文存在的不足进行反思,然后再订正”; 12%的人在“写完作文后能认真自觉地反复检查与润色”,53%人只“检查一遍”,20%的人“教师督促就检查,否则就不检查”,15%的人“根本不检查”;在写作后,10%的人“能对写作的过程作进一步的反思,从中发现写作成功的策略或思考方法”,90%的人“不能”;60%的学生“没有修改作文的习惯”。

造成学生作文反思能力弱化,主要还在于学生缺乏反思手段与方法。对于学生写作过程的反思方法运用看,7%的学生 “在写作时,能‘跟踪’自己的思考过程, ……此处隐藏3572个字……的大街道,市政对这些广告用语也要审查的。我们再去一些小街小巷找找。”

果不其然,我们在赛迪路上终于看到一个牌子“金山矩阵”的“阵”字写成繁体字;接着妈妈发现在路边的垃圾桶上印的字义有问题,“可回收物”下面写着:纸类,玻璃,金属,塑料等,妈妈说报纸,书本纸,包装用纸,纸盒等可以做为可回收的纸类,但是用过的卫生纸或厕所纸由于水溶性太强是不能回收的。我和妈妈争吵起来:老师说的是找错字漏字,没有说还找这种茬。妈妈说:“这是属于规范用语的范畴呀。”我们争得面红耳赤,相持不下,最后妈妈说那就交给老师来判定吧。

亲爱的杨老师,我和妈妈请你来做裁判哟。

六、调查感受:

1. 社会在进步,人们规范使用汉字的意识越来越强。

2. 每个人都从自己做起,深入理解汉字意义,不乱用、误用汉字,正确书写汉字,同时用行动感染身边的人。

调查报告的作文 篇5

星期六我去家乡的小河里去玩。

我一去让我大吃一惊!小河完全不是以前的小河了。小河里面全部是垃圾有破鞋子有烂布,还有砖头和烧完煤炭的灰。里面有很泥巴在游来游去,里面有塑料袋,小河光发臭,有的小鱼都死了。他和以前清澈见底的小河差远了!

我跑回家给妈妈说了这件事情妈妈说:“以前我们村的小河不是这样的我们这里还在建造工厂,他们从早到晚都在工作,黑烟也冒个不停,污染了我们的空气,有的人还在咳嗽。而且,我一回家的时候,我们家的附近的麦田里,冒着熊熊的大火。一定是一个人把烟扔到那里了。说完,我就拿着一盆水把这个火扑灭了。河里本来特别干净还有快活的小鱼在游泳。但是现在里面有很多垃圾还有一个臭味。我给妈妈说:“妈妈这是怎么回事呢。”妈妈对我说:“这里被很多人丢过垃圾,所以变得很脏。”

我们以后要爱护大自然。

调查报告的作文 篇6

最近,学校里近视的人越来越多了,特别是高年级的同学。校园里,进进出出的同学有不少人戴起了小眼镜。一个一年级的小朋友,脸上一副十分稚气的样子,可鼻梁上却已经挂起了沉甸甸的眼镜。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戴眼镜的同学可真不少!我们很想知道为什么,就在这下了一番功夫。在老师的帮助下,我们针对近视做了关于少先队员近视率与用眼习惯的调查。

在查找资料时,我看到了一组触目惊心的数字:我国青少年近视发病率是世界第2位,发病率为50%。其中,小学生近视率为22。78%,初中生为55。22%,高中生为70。34%,大学生高达80%以上。我国中小学生患近视的人数占整个学生比例的60%,患者人数超过6000万。居世界首位。看了这一则网讯,我心中不禁一颤,产生了疑云:“为什么小学生也有那么多人近视呢?为什么大学生近视人数那么多呢?从小学生到大学生人数逐渐上升,近视和年龄有关吗?”一切疑问,都在我心中产生。我又查找到了其他资料,猜测造成近视的原因是用眼习惯不良与学习任务加重。

在蒋老师的帮助下,我们又拿到了学校20xx年9月份的学生视力表,经过统计,我得到如下近视(视力不到5。0)数据:一年级92人中有12人近视;二年级82人中有8人近视;三年级92人中有7人近视;四年级94人中有5人近视;五年级130人中有15人近视;六年级133人有42人近视。我发现近视人数从一年级到四年级逐渐减少,但五、六年级却又增加了,特别是六年级近视人数大约占了六年级总人数的30%。“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我们针对近视做了进一步的调查。

不体会生活,就不知道生活的甜。同样,不问同学,怎么能知道近视的原因呢?我们采取了询问法。我来到六年级班中询问了同学。其中A同学说,他在家里经常上网玩游戏,时常玩到半夜才睡觉,放假时还玩个通宵;B同学说,她看书写字喜欢趴在桌子上,有时一边看电视一边写作业,离电视机很近;C同学说,他做眼保健操时经常与同学说笑吵闹,眼睛痛时还经常用脏手擦;D同学是又矮又胖的,他说他喜欢吃巧克力、糖等甜食,不喜欢吃西红柿、桔子等含维生素的食物。许许多多的同学都说出了日常不良的用眼习惯。通过询问,我知道了同学有许多不良用眼习惯,发现同学们近视的主要原因是

1、阅读时间太长,注意力集中,视力工作时间长。

2、缺乏应有的体育锻炼和室外活动。

3、看书、写字姿势不端正。

4、家长不重视孩子的视力健康。

5、卧床、躺在车厢里看书。

6、在太强、太暗的灯光下看书、写字。

7、近距离、长时间看电视、上网。

8、不认真做眼保健操。

9、营养结构不合理。

10、学习负担重,心里压力大。

11、经常用脏手擦、揉眼睛。

12、发现远视力不好,不及时检查、治疗。

在网上

还要注意日常饮食习惯哦!我们应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用科学的方法保护眼睛,爱护我们心灵的窗户!

调查报告的作文 篇7

到“限塑令”,大家一定很熟悉吧!它是从20xx年6月1日开始执行的。其主要内容是:1、从20xx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2、自20xx年6月1日起,实行塑料袋有偿使用制度,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限塑令”是为了环保而发布的,可它对环保真的有用吗?

我觉得,“限塑令”或许没有想像中那么美妙。“限塑令”不再允许商家为顾客免费提供塑料袋,而改成收费了,而且收费标准远高于成本。一个批发价只要几分钱的塑料袋,要到消费者手里,就必须掏两到三毛钱。商家从中就能更多获利了。有些贪图小利的店家会不会给顾客多使用塑料袋呢?如明明只需要两个袋子,却给他用三个呢?而作为顾客来说,会不会因为一个塑料袋才几毛钱,多用几个也不到一元钱而不在乎呢?

带着这些问题,我特地去了一趟海宁比较有名的大型超市——华联超市,做了一次实地调查。

下面是华联超市某周六下午四点左右,收银通道5分钟内购物袋使用情况统计表及统计图:华联超市5分钟内购物袋使用情况统计表购物总人数35人购买塑料袋人数26人购买环保袋人数2人自带塑料袋人数1人自带环保袋人数3人不使用购物袋人数3人 通过这张统计表,我们可以清楚地发现,购买塑料袋的人明显居多,约占74。3%。而且我发现,自带环保袋的以中老年人居多,而年轻人普遍都倾向于购买塑料袋。

我分析:因为中老年人比较节约,不怕麻烦,并且环保意识相对较强,所以自带环保袋较多。年轻人一是没有养成随身携带环保袋的习惯,特别是男士,随身很少带包,所以带环保袋很不方便。二是觉得塑料袋也不贵,而且碍于面子,生怕因为“连区区几毛钱也要省,太吝啬了吧!”而被朋友嘲笑。而环保袋因为价格比塑料袋高出十倍左右,因此也不受大家青睐。不用购物袋的,主要是购物量少。而一般到这类大型超市购物,量普遍较多。

通过以上种种现象表明,“限塑令”还没有深入人心,或者说执行得还不够到位。大多数顾客用不用环保袋还是以方便为原则,用价格杠杆来限制塑料袋的使用,效果还不够明显。需要更深入、广泛、细致的工作。

《精选调查报告的作文集锦7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